中铁隆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集设计、采购、施工、咨询、信息化、研发制造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为主业,涉足铁路、公路、市政、工民建、机场、水工等多个领域,是国内最早获得市政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施工、监理三甲资质的民营企业,也是国内仅有的几家参加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的民营企业之一。公司总部在四川省成都市。注册资本陆亿元人民币。
一、集中多元化,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中铁隆最早的业务范围是国际招标的采购项目,逐渐发展到施工,在参加市政建设(包括轨道交通、市政道路和桥梁、路基土石方、市政管线、绿化园林、广场铺装工程等)过程中,利用施工的资源和渠道,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发展为从融资、报建、设计咨询、施工、采购、安装调试、运营管理一条龙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中铁隆目前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市政行业(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甲级、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设备监理(轨道交通类)甲级,国家援外成套项目的最高等级资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A级施工企业资格,安全技术防范设计工程壹级、项目管理一等资质以及市政行业(桥梁、给水、道路、建筑工程)设计乙级,铁路、公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桥梁、隧道、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铁路、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监理乙级等资质。公司拥有大型技术装备包括:海瑞克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大型吊车、装载机、挖掘机、架桥机、混凝土搅拌站、测量和监控量测、设计勘探、中心试验室和实验室等成套设备共计60余台套。
中铁隆主要业务板块分为:
工程总承包(EPC):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监理。
研发制造:地铁施工安全监控信息化平台、地下工程绿色施工成套设备的研发制造和BIM技术在地铁建设中的运用。
特许经营:参与市政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入市政特许经营领域,即污水、自来水、垃圾处理等,打造从投融资到设计、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的业务能力。
中铁隆的工程项目,涉足国内18个省市,海外四个国家,其中地铁工程占总业务的60%以上。包括北京、西安、青岛、成都、重庆、南宁、乌鲁木齐、深圳、广州、宁波、贵阳等十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总承包、设计、监理和信息化工程,奥运场馆、首都机场、南水北调、京津城际、武广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内江星船城水泥厂、隆昌影视文化中心、连界新城市政道路和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等投资建设一体化项目。国外在建工程有沙特阿拉伯的市政项目、孟加拉的铁路项目和印度柯枝地铁等项目。
二、突出技术、技术领先、以技术立公司的发展理念。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中铁隆学习和吸收前人的技术成果,积累和总结了较丰富的山岭隧道、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地铁车站和地下空间大型洞室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工程设计和施作的经验。作为其结晶,《隧道和地下工程探索和实践》(2009)、《山岭隧道及地铁工程超前支护和塌方防治》(2011)、《隧道及地铁工程绿色施工和信息化管理》(2012)三本论文集,先后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1、地铁工程。中铁隆总结了各种不良地质的改造方法(如对粉细纱层、圆砾层、黄土层等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攻克了在不具备地面降水的条件时的深孔注浆堵水难题,丰富了后退式二重管、袖阀和前进式注浆堵水技术,熟练掌握浅埋暗挖法施工大断面、大跨度的地下空间与地铁车站的CD、CRD、PBA、双侧壁导坑法等单一和复合工法,积累了下穿地铁、桥梁、铁路、河道、楼房的施工经验,有效地控制了地面沉降,创造了改造大跨度、双(多)连拱隧道的单工序、快速作业方法,掌握了地铁异形深大基坑施工和富水砂砾石层明挖车站施工,掌握了深基坑桩撑体系和桩锚体系的工艺流程,按照时空效应和量化施工的原则进行主体开挖支护和结构施作。解决了在砂层及拱部上层滞水条件下微沉降近距离成功侧穿沿线民房群,在砂层中近距离微沉降成功下穿既有地铁车站;解决了泥岩节理裂隙发育、渗水量大的的技术难题,微沉降下穿高铁;以及解决了在重载车辆川流不息的市政交通道口下,富水古河道冲沟及遇水软化砂层施工技术难题,确保暗挖大跨单洞双线区间隧道贯通。
在盾构技术方面,解决了市政道路下长距离穿越上部含水砂层下部中风化花岗岩及孤石群、以及在粘土层无加固条件下近距离微沉降、粘土层长距离微沉降、含水砂卵石及泥岩地质条件下微沉降下穿无加固群房、微沉降下穿既有有水河道、线路小半径、大坡度等盾构掘等技术难题。
2、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从1999年参建四川绵广高速公路起,中铁隆先后参加了成绵广(成都—绵阳—广元)分水岭隧道、都纹(都江堰—汶川)高速紫平铺隧道、京平(北京—平谷)大岭后隧道、京包(北京—包头)德胜口隧道、京承(北京—承德)黑古崖隧道等十六条高速公路的建设,积累了高边坡石方爆破、软土路基处理、大型土石方施工、高填方作业,古滑坡综合治理的经验;掌握了特大预应力连续梁桥、大跨度石砌拱桥、超高墩悬臂梁桥等各种公路桥梁施工工艺;隧道施工经受了瓦斯、涌水、岩爆、断层、软弱围岩的考验,成功运用了矿山法、新奥法、浅埋暗挖法等山岭隧道施工技术。并成功解决了隧道覆土仅为24-32m,围岩全部为全风化及习风化片麻岩的施工;在高速隧道中成功完成左右洞间距仅为3.73米,瓦斯浓度达14%以上,涌水达300方/小时,拥有大型古滑坡体的隧道施工。
3、桥梁工程。中铁隆掌握了在基础施工中运用冲击成孔、旋挖成孔、岩溶地区和流沙地层钻孔技术;在桥梁施工中采用新圆盘系支架搭设,完成了高达30米的桥梁墩柱施工;在石拱桥项目中,成功完成了不使用任何钢材,最大跨度达80米,矢跨比为1/6的纯石拱桥。
中铁隆成立了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首席顾问刘昌用领衔的学术委员会和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技术拔尖人才遴选制度,通过多种激励措施,调动技术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目前,中铁隆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项,进入公示和实质性审查阶段发明专利8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4项,承担了部省级科研项目13项,自主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10项。
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公司十分注重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管理和施工中的应用。如:自主研发的绿色施工成套设备、PDA现场管理系统、机器人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力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安全风险监管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成果,在中铁隆的施工项目中普遍应用,对地下空间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质量控制起到了保障作用,大大提高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事故的预见性、防范能力和可追溯性,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部分成果已成为行业标杆,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三、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项目部是中铁隆的生产单元,也是成本中心。从粗放管理模式到精细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公司不断创新与变革,强力推行以“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
2005年初,中铁隆即开始推行精细化管理,摒弃国内施工总承包单位流行的大包、转包等粗放的管理模式,编制和推行企业定额、责任成本管理和工序分包、架子队实施的组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项目管理精细化的制度、流程和工作指南。精细化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安全文明施工和质量、进度、效益。
随着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和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中铁隆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推行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融合的管理模式,即通过标准化规范施工行为,通过精细化和标准化确保安全和质量,通过信息化固化和快速复制精细化管理经验,规范业务流程,2009年,公司在OA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全面实施ERP管理系统,项目信息的采集一律通过ERP系统采集,所有的业绩评价以ERP系统的信息评价为准。2013年,中铁隆在施工项目部ERP系统全部落地的基础上,将BIM技术和ERP开始结合,介入日常施工管理,对施工项目实行现场管理标准化,内部管控精细化、信息化,使BIM技术成为中铁隆信息化管理的可靠工具。中铁隆“西安地铁五号线五标土建设计BIM综合应用”获得“第二届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二等奖,同时参赛的“隆昌影视中心BIM应用”作品获得推广应用奖。
中铁隆成立以来,把宽松、宽厚、宽容,严格、严密、严谨的作风和理想主义、人道主义情怀深深植入中铁隆的企业文化;把安全质量第一效益第二、人品第一能力第二、情商第一智商第二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把建筑精品、造福社会、扶植员工、惠及股东作为企业宗旨。
中铁隆遵循企业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相统一的三重底线原则,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面前,踊跃捐款捐物,出人出力;长年赞助家庭贫困的师范专业的大学生;积极致力于拯救民族宗教文化遗产等公益活动。
中铁隆把员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最大的财富,重视员工的发展和培训,尤其是开展了上万名农民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施工的培训,改善他们的生活居住和学习条件,健全民主管理,和谐劳资关系。同时,中铁隆把企业的环境责任、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视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历时十年研发绿色施工成套设备和地下空间系统安全解决方案。这些成果大大降低了地下工程施工现场的粉尘污染、废弃污染和噪声污染,在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节约了能耗。此举受到职工、甲方、政府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好评。
中铁隆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和技术责任事故,工程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承建的工程曾荣获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长城杯金奖、天府杯金奖等荣誉,参建的四项工程入选国家“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称号。
|